发布日期: | 2020-01-10 |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 22 | 次 |
学思践悟之四十七(娄燕伟):浅谈人生的意义 |
习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反躬自省,作为亿万人民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做?如何去创造?才能把今天写在人类明天的史册上呢?
和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我经常会引入这么一个话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盖棺定论,当我百年之后,我到底为学校的发展、为祖国的进步做了什么?到那个时候,是否还有人了解我所做的事情,是否还有人会记得我的名字呢?细思极恐,答案是否定的,百年之后,我的名字终将会像我的躯体一样灰飞烟灭,更不要说青史留名,写在人类明天的史册上了。
那么,像我这样的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意义到底什么呢?我的答案是,传宗接代。总书记告诉我们,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总书记还告诉我们,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走好长征路,接好接力棒。通过我们的不懈奋斗,将之前以及在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品格,通过后面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淀积累,一代又一代人的完善传承,到后来培养出了这么一些后代,他们能够为引领时代潮流,能够引领国家、社会的进步,那么作为这一代的我们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做好传宗接代的事,就是我们的人生意义之所在。
如何做好传宗接代呢?
第一、传宗接代的主语是我,是我们。
习总书记告诉我们,要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这里的主语也是我,是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达到什么标准呢?总书记告诉我们,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总书记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也同样适合我们每一个人。
如何做好自己呢?
一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如何修?《大学》讲的很清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步。格物是第一步,是基础。对于普通工作人员来说格物,就是好好工作。这样看来,好好工作既是本职岗位的要求,又是修身的基础,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好好工作就是修身。这是从静态意义上讲的如何做好自己。
二是学习。当前的学习我始终认为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普遍意义上的学习的概念,见贤思齐,模仿加操练;二是,学是指学习。习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到什么程度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就像一位知己、朋友从远方来看望我们,有一种“终于懂到你”的感觉。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是从动态意义上讲的如何做好自己。
第二、传宗接代的谓语是传和接。
第一传:总书记告诉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不仅是说说我们的文化有多好,更主要的是要做。怎么做?就是要传!传什么?我们前面所学习到的东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有我们在做好自己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品质。
第二接:总书记告诉我们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接”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动作。第一,下雨了,小朋友要接雨水,用盆肯定比用碗接的多。这就要求我们胸怀要广。虚怀若谷,才能接得多,接得多才能学得好,学得好才能传得好;第二,跑接力赛的时候,接棒的选手要提前做好手势和动作,甚至要提前跑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要时刻准备好,预则立,不预则废;第三,升国旗的时候,总是很庄严的把国旗交接到升旗手手中。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要有仪式,要讲程序。好多小伙伴都说现在比以前工作多了,我的理解是比以前更讲程序啦。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尴尬在于,兵从来不和秀才讲道理,秀才却不得不用兵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因为我们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终于可以用秀才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而秀才的方法就是讲程序。
第三、传宗接代的宾语是宗和代。
我们都有两个身份,一是家长,是相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的;我们是老师,是相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的。前面我所提到的那些能够引领时代潮流、能够引领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后人,也是从孩子和学生这两个角度展开的。要做到两点,一是因材施教,二是知行合一。
因材施教,一是我们要在“因”上下功夫,要求我们要加强调研。我们只有理解这一代人的时代特征,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施教;我们只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体特征,才能补足其精神之钙,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只有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才能对症下药。二是我们要在“施”上下功夫,我们要深刻理解,“施”的主体是我们,施什么、怎么施,主动权都在于我们,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是引领潮流的,而非随波逐流的,我们不能为外在的花花绿绿所裹挟。
知行合一,前人之述备矣。我只说明一点,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知”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说我们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可能不仅是“行”的问题,很多程度上是认知不到位造成的。
整个传宗接代过程中,还需要打好两个补丁,提高两个能力:一是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二是明察秋毫的明辨能力。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我们的名字会终究随着滚滚的潮流而流逝,终究被历史的黄沙所淹没。我们的名字,后人也许不知道,但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却因为我们的不懈奋斗而更加强大。现在,我们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奋斗时刻,构成了学校、国家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定义了我们的人生。
Copyright©1998-2013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中共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建立,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最佳浏览IE7.0+、FireFox3.0+,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