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2017-12-27 |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 151 | 次 |
学思践悟之二十六(商利新):知行并举,提升民族学生管理服务水平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的代表,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多重历史使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各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但由于地域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部分民族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等现象,最终导致他们学业成绩不理想和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更不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各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济管理学院目前在校少数民族学生221人,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生43人、维吾尔族学生33人,是全校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的学院。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水平,是我院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2014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做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校稳定、安全意义重大。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但受到地域、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科学知识欠缺、心理素质较低和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等问题,从而影响其在高等院校的适应性,进而妨碍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关乎全局、关乎长远,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完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策略
1.树立“红线”和“底线”意识,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原则
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全体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没有“红线”意识,没有“底线”意识,就没有国家的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一切工作都将无从谈起。
当前,受国内外敌对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的影响,个别高校少数民族群众甚至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受到冲击,正确辨别事务的能力不足,正确看待民族关系和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观念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学生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讲座、谈心、活动等不同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观。充分认识中国多民族大一统的格局;充分认识多民族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充分认识我国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风俗习惯,但禁止在校内开展宗教活动、宣扬宗教信仰的基本教育准则。这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教育管理水平,保障少数民族大学健康成长的基本政治原则。
2.多措并举,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1)积极研究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养成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开朗乐观的性格、浓厚的集体主义观念,这是民族学生的优点和优势。但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地区、中小学教育水平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眼界不够开阔、心理素质欠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家庭经济水平不足等情况,导致学业落后、心理脆弱、不愿意和其他民族学生交流等现象。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上述特点,要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
(2)健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队伍
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坚强保障。上海海洋大学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队伍的巩固和发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校党办、学生处、教务处、统战部、宣传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建立民族工作组。在学生处设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岗,派驻两名内派教师协助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学院设置专职和兼职辅导员负责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同时,每年下拨经费,用于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相关活动。在此基础上,经济管理学院兼职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发展中心参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业帮扶和生活帮扶工作,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3)“一生一册”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为更全面的掌握少数民族学生情况,建立“一生一册”制度是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生一册”内容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生活状况,辅导员老师按照工作职责从上课情况、生活情况、学业情况等方面将所做工作记录在册,以便于查询和开展工作。同时,通过以上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和职业规划等情况。
在“一生一册”档案建立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开展“一对一”帮扶:“领航员”负责学业指导、拓展训练和心理辅导服务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多项资助政策助其安心学习、学业发展中心开拓学生视野、职业发展工作室助力学生良性就业……
(4)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民族大团结
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缺乏自信、容易“抱团”等现象,设立专门校园文化活动经费和活动方案,通过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开展各项少数民族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民族包容和谐发展、民族学生融入集体的有效措施。通过“经梦”系列活动报到,有效提高了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微电影”大赛有效增强了民族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族学生主题活动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续深刻认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链接:
学思践悟之二十五(唐议):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 突出海洋特色和优势
学思践悟之二十四(王振华):聚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探索海洋信息特色化发展道路
学思践悟之二十三(杨金龙):加强国际化科研合作 推动世界一流水产学科建设
学思践悟之十六(郑卫东):夯实学科文化基础 驱动一流学科建设
学思践悟之十五(许巍):坚持内涵建设,将国际化理念融入研究生联合培养
学思践悟之十三(李辉华):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工作
学思践悟之八(黄永莲):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学思践悟之六(孙红刚):欲成才,德为先,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
学思践悟之五(郑宇钧):聚焦专任教师协同育人 完善深化课程导师制度
学思践悟之二(张宇峰):因时而新,激发网络思政活力,推动特色易班建设
学思践悟之一(周永模):“多科性应用研究型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背景下的外语学科发展思考
Copyright©1998-2013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中共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建立,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最佳浏览IE7.0+、FireFox3.0+,分辨率1024*768+